“石工堤连”,看到你我的心激动不已,你是我一生的骄傲。 我在连队的时间很少,大多在外集训,当年很多战友和首长只知道四连有我这麽个人,但我在外训练生活怎样却知之不多。我的大号叫陈铁军,曾用名叫马英,原籍河北唐山。解放那年老父亲随四野南下工作团到广西,我在广西武鸣县出生。1974年10月在唐山地区运动会上,我打破跳远纪录,被82师征召文体兵入伍,在75年北京军区运动会上,得了两块奖牌(第一名、第二名),回来后分配到四连一排二班任副班长。当年连长是李清,指导员是刘晓容,一排长匡忠建,班长是侯国歧。因四连常年搞训练,副业搞的不是很好,下连的第一顿饭我一直不能忘——清水煮茄子干,还有罗副连长的一堆冬瓜堆在饭堂门口。说实在的,在体训队吃惯了“飞行灶”,这顿饭真的很难咽下。但是,当年对自己要求很严,座右铭是“自找苦吃,以苦为乐”,一本《欧阳海之歌》伴我前半生,这点苦算什么?接下来就是75年冬季大拉练,在太行山的雪地里,我们班是全军的尖兵班,我这个新任的班副带领两个兵组成尖兵组,和军里下来的作训参谋跑在全军的最前面,大部队走一百二,我们要跑一百六,在雪地里“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”。晚上,汗水湿透了棉衣,战友们睡在炕上,我和班长铺些玉米杆睡在地上,第二天早上,战士们吃饭时,我们拖着僵硬的双腿又上路了。强行军过后,虚脱的我快不行了,这时,山东的营长骑着马跑过来,因为这,我荣记了第一个三等军功。当时,黄军长的老伴去世不久,演《槐树庄》的于老太带着战友文工团随军演出,是她给我带的大红花。(待续) |